“剛得知開館的時候就想去參觀了,這次活動了卻了我期待已久的心愿,真是太好了,讓我有機會通過展覽完完整整地學習咱們黨的歷史。”大家在聽到去參觀黨史展覽館的消息時激動地說道。為進一步貫徹《黨史學習教育工作條例》,常態化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弘揚黨的優良傳統,引導職工深入了解黨的光輝歷程,凝聚奮進力量,5月18日,公司黨委組織24名公司、分公司專職黨務干部到北京參觀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
18日凌晨6時,盡管天色尚早,但大家已經精神飽滿地在火車站集合完畢,整裝待發。經過三個小時的行程,大家終于見到了這座期待已久的國內規模最大的國家級黨史展覽館。
一棵棵柱子頂天立地,擎起了民族獨立和復興的希望
一進入廣場,一幅大型黨旗雕塑《旗幟》映入眼簾,猶如一面迎風招展的巨大黨旗,氣勢如虹,金色的黨徽光輝奪目,深刻反映出旗幟就是方向、旗幟就是力量。廣場兩側是《信仰》《偉業》《攻堅》《追夢》四組大型漢白玉圓雕,分別對應“四個偉大”主題,生動塑造了各民族人民百年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奮斗歷程。巧合的是,雕塑選定的漢白玉石材來自四川雅安夾金山腳下,而夾金山,正是當年紅軍長征翻過的一座雪山。展覽館東西兩面采用傳統的柱廊式結構,立有28棵廊柱,一棵棵柱子,象征中國共產黨經過28年浴血奮戰建立新中國。“就像一部立體黨史書,五組雕塑生動描繪著我們黨百年偉業的波瀾壯闊,28棵柱子支撐國家邁向復興的堅實步伐,激勵著我們不斷前行,為實現民族復興而努力奮斗。”宣傳部干事董璐看到這五組雕塑有感而發。
一件件文物映照初心,傳承著共產黨人的紅色基因
展覽館內一幅幅珍貴的歷史圖片、一件件承載著革命記憶的實物展品,生動展示了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以來波瀾壯闊的奮斗歷程和輝煌成就,像磁石般吸引著參觀者的目光。參加本次參觀的黨務工作者紛紛用手機拍照馬克思《布魯塞爾筆記》第四筆記本手稿、一大會址復原場景、開國大典影像、第一輛紅旗牌汽車、嫦娥五號模擬艙、脫貧攻堅數據圖表、超級計算機等文物、場景、數據……一件件展品,標志著新中國一步步走向富強。展覽館內展出國家一級文物420多件,其中李大釗就義的絞刑架是新中國成立后文物部門接管的首件革命文物,被編為0001號,成為中國共產黨人不怕犧牲的革命斗爭精神的一個載體。站在李大釗同志當年就義的絞刑架前,公司紀委副書記、監督檢查室主任張常峰思緒萬千,他說:“我站在絞刑架前仿佛能聽到李大釗充斥著憤怒、遺憾和希望的高喊。李大釗,這位從河北大地走出來的革命先驅,他以堅定的革命信念為共產主義點亮了明燈。100年前,他背靠黑暗,望向光明,用自己的犧牲換來青春之中國的誕生。他所向往的盛世,我們幫他看到了!”
一個個展室氣勢如虹,展示著百年大黨正是風華正茂時
八個展室引導大家從近代社會的喪權辱國一步步走進了開創中國式現代化的新時代。公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工會主席李懷生深有感觸地說,“走過一個個展室,耳邊如同奏鳴著中華民族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壯美而華彩的樂章,讓我真切感受著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社會主義為什么‘好’、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的真諦,更加堅定了‘兩個維護’的政治自覺”。在參觀百年大黨風華正茂時的陳列中,大家深刻領悟著黨的光輝歷程,仿佛穿越時光隧道,感受到了初心使命的偉大力量。展覽館一樓“建立中國共產黨,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偉大勝利”展區內,大家身臨其境感受爬雪山、過草地、飛奪瀘定橋……模擬復原的一幕幕紅軍長征場景,吸引了大家駐足停留。“這些不僅記錄了老一輩革命家艱苦奮斗的人生經歷,更傳承了我們黨永遠不變的初心。”一分公司張秀榮感慨道。展覽館二樓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實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開創發展”為主題,體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從積貧積弱走向經濟繁榮、精神富裕,從“站起來”走向“富起來”。展覽館三樓“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展區,呈現出一個全新的世界,在這里大家沉浸在大美中國的山河之中,看到了中國科技的飛速進步,一代一代的領導人帶領中國人民實現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公司黨委辦公室主任李玉娟感嘆道:“這三個多小時的參觀學習,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黨的光輝和偉大,明白了以史為鑒、不忘初心的意義所在。作為新時代的共產黨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努力傳承老一輩革命家的優良傳統,腳踏實地創先爭優,為黨旗添彩!”
參觀完畢,大家來到展覽館宣誓廳,重溫入黨誓詞。面對鮮紅的黨旗,全體黨員高舉右拳,用鏗鏘有力的誓言表達了“不忘初心永跟黨走,牢記使命砥礪前行”的堅定決心。
最后在展覽館三樓留念專區,每位黨員在專門帶來的學習手冊上,一枚枚鄭重蓋下黨史重大事項的紀念徽章,為自己留下一份永久的紅色記憶。
此次參觀學習,是提升黨務干部黨性修養的一次重要活動,黨委組織部提前一周就開始策劃各項準備工作,對多個出行細節進行查詢溝通。為了引導大家深學細悟,黨辦室還整理出30余條黨史小知識,為這次紅色之旅提前“熱身”,強化了學習效果。(黨委組織部)